基本信息: 中文名称 棕榈酸 中文别名 软脂酸; 十六酸; 正十六酸 英文名称 Palmitic acid 英文别名 hexadecanoic acid CAS号 57-10-3 分子式 C16H32O2 性状:白色鳞状或针状结晶。易溶于热乙醇、乙醚、丙醇、丙酮、苯和氯仿,微溶于冷乙醇和石油醚,不溶于水。相对密度(d624)0.853。熔点63~64℃。沸点351.5℃。折光率(n80D)1.4273。闪点206℃。半数致死量(小鼠,静脉)57mg/kg。有刺激性 棕榈酸用途:生化研究。测定水的硬度和钙、镁、钡、铅、汞、锌。**合成,制造各种棕榈酸金属盐和防水剂。 概述 十六酸又名棕榈酸,常温下是白色晶体,不溶于水,溶于醚、氯仿、丙酮等**溶剂。棕榈酸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脂肪酸之一。它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各种油脂中,如桕脂、棕榈油、漆脂、棉籽油、大豆油、花生油、玉米胚芽油、鱼油、乳脂、牛、羊、猪脂肪等。它与高级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(即**蜡)广泛存在于许多种动植物体中。 应用 棕榈酸的简单酯,主要用于塑料工业。其碱金属盐溶于水,有去污作用,是香皂和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。其他金属盐不溶于水,用于润滑剂、制药工业、化妆品以及防水剂和杀菌剂等。棕榈酸主要来源为油脂,将油脂皂化、酸化后分离而得。用途主要用作表面活性剂,用作非离子型时,可用于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和山梨糖醇酐单棕榈酸酯,前者制成亲油性乳化剂而用在所有化妆品和医药,后者可用在化妆品、医药、食品的乳化剂,颜料墨水的分散剂,也用作消泡剂;用作阴离子Chemicalbook型时,制成棕榈酸钠而用于脂肪酸肥皂的原料,塑料乳化剂等;棕榈酸锌用作化妆品、塑料的稳定剂;除用作表面活性剂外,还用作棕榈酸异丙酯、甲酯、丁酯、胺化合物、氯化物等的原料;其中棕榈酸异丙酯是化妆品油相原料,可用于制唇膏、各种膏霜、发油、发膏等;其他如棕榈酸甲酯可用作润滑油添加剂、表面活性剂原料;PVC的增滑剂等;蜡烛、肥皂、润滑脂、合成洗涤剂、软化剂等的原料;用作香料,是我国GB2760-1996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;也用作食品消泡剂。 生产工艺 1.直接从棕榈树果中提取; 2.以牛油(含50%棕榈酸)、木蜡(含77%)为原料,在高温(250℃)、高压(50.67×105Pa)下水解,可制得多种脂肪酸的混合物,再进行水解及碱性处理,即可制得本品。 3.以油酸为原料,在350℃下碱熔,双键发生异构,与羧基处于共轭位置,进一步催化氧化,可分解为棕榈酸。 生产方法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几乎所有的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软脂酸组分。我国特产的乌桕油中,软脂酸的含量可高达60%以上,而棕榈树果实的棕榈油中含量大约为Chemicalbook40%,但菜油中的含量则不足2%。将乌桕油或棕榈油水解、分馏、压榨分离不饱和脂肪酸后,经重结晶即制得棕榈酸。市售品棕榈酸一般熔点为57.5-62.5℃。 生产方法: 1。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几乎所有的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软脂酸组分。我国特产的乌桕油中,软脂酸的含量可高达60%以上,而棕榈树果实的棕榈油中含量大约为40%,但菜油中的含量则不足2%。 将乌桕油或棕榈油水解、分馏、压榨分离不饱和脂肪酸后,经重结晶即制得棕榈酸。市售品棕榈酸一般熔点为57.5度-62.5℃。 2。用板油或棕榈油经水解、酸化,分离不饱和脂肪酸后得棕榈酸,然后经重结晶可得纯棕榈酸。 3。 将米糠油、椰子油、棕榈仁油等的混合脂肪酸经真空分馏而制得。 4。 **:OR,44;FC,9, 15, 18, 41, 43, 50;OR,18, 26;BU,9, 18, 26。